【本報訊】大陸第一財經20日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中共建政75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系列報告)顯示,從經濟規模看,1952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257億元(人民幣,下同)、146億元、127億元和84億元,2023年分別提高到65.2兆元、27.0兆元、26.9兆元和6兆元。75年來,區域經濟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後,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相對差距呈現逐步縮小態勢。
1953年至2023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均分別增長9.1%、7.9%、8.3%、7.5%。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看,1952年四區域間極差比(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異比例)為2.54:1;1978年縮小到2.09:1;2023年進一步縮小至1.86:1。從四區域GDP占比看,1952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占比分別為41.9%、23.8%、20.7%和13.7%。2023年,東部地區占比提高超過10個百分點達到52.1%,已連續31年超過50%;中部(21.6%)略有下降;西部(21.5%)略有提升;東北地區(5%)下降約8個百分點。系列報告稱,改革開放後,實行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方針,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迅猛發展;進入21世紀,為解決日益凸顯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提出統籌區域發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逐步形成。
與此同時,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新格局逐漸形成。例如,2014年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中央決定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畫綱要》發布;2018年11月,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京津冀經濟總量連跨5個兆元台階,從2013年的5.5兆元提升至2023年的10.4兆元;2023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達58.4兆元,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為46.7%,比2012年提高2.9個百分點;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兆元,5年間增加了3.2兆元,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廣深港高鐵等系列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大灣區建設扎實推進;2023年,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達30.5兆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24.4%,比2012年提高0.9個百分點。2023年長三角地區「GDP兆之城」達到9個,比2012年增加7個。
系列報告稱,「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區域協調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區域發展改革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在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方面,《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動力源作用,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機制。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