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悉尼歷史文化學者于大海講座 以全新視角講述好事圍Hurstville故事

【本報悉尼訊】「了解好事圍,熱愛好事圍」,著名悉尼歷史文化學者于大海日前在好事圍社區中心為喬治河讀書會舉辦講座,以全新的視角講述好事圍 Hurstville故事。講座吸引了眾多當地居民,此次活動由喬治河聯合會和喬治河獨立議員王斌所組織。

于大海在2013年來到澳大利亞,對詹姆斯·庫克船長的日記深感興趣。在過去的十年裡,他進行了研究和實地探索,足跡遍布悉尼,尤其是喬治河地區。

他的研究成果彙聚成了《悉尼論》一書,通過“用腳丈量”的方式描繪了悉尼的美麗。這本書既是旅行指南,也是學術著作,是他十年實地研究的結晶,期間他穿壞了數十雙鞋,騎壞了多輛自行車。

書中重點講述了於先生對庫克船長在好事圍附近探險的著迷,這些研究基於庫克船長日記的翻譯版本以及其他第一手資料,再加上他對該地區的廣泛探索。

《悉尼論》一書追溯了好事圍從殖民時期到成為澳大利亞最大華人社區的轉變。

講座策劃者之一,喬治河市獨立市議員王斌表示,出席的聽眾被於先生的講述深深吸引,他展示的歷史圖片和文獻讓好事圍的過去栩栩如生。

在Cadigal 和Biddegal人傳統土地上設置的好事圍,有著很多傳奇的歷史故事。1770年5月4日,庫克船長深入喬治河口一帶的Shipwrights和Oatley地區進行考察,並稱其為“港灣之源”。 庫克船長繪制了一幅 Botany Bay 的草圖,展示了喬治河入口區域,一直延伸到 Kangaroo Point 附近。

1788年1月20日,第一艦隊的 Philip Gidley King船長在Lugarno的Lance Point與當地土著人進行了歷史性的友好會面,共享食物和飲料。1795年10月,著名航海家馬修·弗林德斯 (Matthew Flinders) 和喬治·巴斯 (George·Bass) 考察喬治河並上溯至32 公裡的地域。

1887年3月25日,好事圍市政區成立,1900年6月28日又正式設市, 迅速發展成為聖喬治地區的中央商務區,其名稱好事圍Hurstville意為‘林木覆蓋的山丘小鎮’,反映了其歷史根源,而森林路Forest Road則是其主要街道。

在20世紀80年代是好事圍的轉型期,大量來自香港和台灣的技術移民湧入。尊崇風水玄學的港台人認定悉尼地區盤踞著一條“臥龍”,從海拔114米的Chatswood,一直延伸至海拔75米的 好事圍Hurstville。

這不僅催生了一個美麗的傳說,還誕生了被稱為‘小台北’和‘小香港’的華人社區。

如今的好事圍是一個充滿活力、多元文化的中心。好事圍交通便利,非常宜居,這吸引了一波波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使好事圍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華人社區。

據 2021 年澳洲人口統計,好事圍常住人口 3 萬多人,華人佔總人口的47%,來自大陸的居民占29%,說普通話的佔26%, 說粵語的佔16%,漢語無處不在,即使一句英文不懂也可以在這裡無障礙生活。中國銀行也在這裡設立分行。父母雙方均在澳洲出生的只佔7%,是一個真正的多元文化社區。

近年來,喬治河地區的活力和社區精神又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華人獨立議員王斌的推動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將好事圍搞得“風生水起”。常年舉辦各種文體活動,慶祝中國新年、中秋等節日,創辦夜市等,好事圍紅紅火火,未來可期。

王斌議員表示,看到一位中國學者通過勤奮的研究和廣泛的實地探索,為講述好事圍和悉尼的歷史帶來全新視角,真是令人振奮。更重要的是,他與華人社區分享了土著人與第一艦隊首次相遇的故事。通過這種深層次的多元文化活動,希望大家更愛喬治河,更愛好事圍。

于大海和他的書《悉尼論》。

于大海研究使用的庫克船長日記的中文譯本。

第一艦隊繪制的喬治河地圖。

庫克船長繪制了一幅 Botany Bay 的草圖。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