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隔離並不一定致孤獨感增加 家庭聯繫和數字技術起作用

【本報悉尼訊】新冠大流行讓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點餐到上班到社交等方方面面,其中許多變化已經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疫情高峰期後,人們每天在戶外活動的時間減少了近一個小時,日常行程時間也減少了近12分鐘。

參與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行為是疫情持久影響的直接結果,這種轉變從心理學到社會學再到經濟學在許多層面上影響了個人和社會。

而澳洲一項研究新冠封鎖情況的最新報告顯示,新冠期間的物理隔離並不不一定會導致孤獨感增加,社交互動的品質和支持性社交網絡等因素在緩解孤獨感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員利用澳洲家庭、收入和勞動力動態 (HILDA) 調查的數據,對2018年至2020年澳洲各地的 17,000 多人進行了追蹤。

悉尼科技大學健康經濟學研究與評估中心的Nancy Kong博士表示,研究結果表明,身體隔離和孤獨是不同的概念,體驗也完全不同。

研究人員分析了地區和個人層面的封鎖持續時間的差異是否會導致更多的孤獨感,研究發現,處於封鎖狀態以及封鎖持續時間與更多報道的孤獨感水平無關。

Kong博士說,人們普遍認為,身體隔離會直接導致孤獨感增加。我們認為新冠疫情封鎖提供了一個自然實驗,事實證明,牢固的家庭聯繫、社交網路和數字通訊工具的可用性可能有助於緩解隔離時的孤獨感。

研究人員還發現,處於封鎖狀態以及封鎖的時間長短對報告的孤獨感幾乎沒有影響。這顯示孤獨是一種相當穩定的特徵,不過15到25歲的年輕人和外向的人的孤獨感有所增加。可能是這些群體需要更多的身體接觸,尤其是仍在形成社交關係的年輕人。

Kong博士補充說,人們花在通勤上的時間更少,而花在與家人互動的時間更多,因此關係滿意度實際上有所提高,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可以應對身體隔離而不感到孤獨。

來自墨爾本大學的合著者Jack Lam說,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交聯繫而不是身體上的距離,比如是否與朋友、家人和社區保持聯繫,伴侶去世等事件對孤獨感的影響最大。

不過,研究也發現,雖然支持性網絡和數字連結可能會緩解孤獨感,但其他心理健康挑戰——例如焦慮、壓力和憂鬱——仍然加劇。

Kong博士說,儘管孤獨感本身並沒有顯著增加,但是封鎖期間財務壓力上升,可能對心理健康各個方面產生了微妙的影響。(子力)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