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美國大選特朗普勝出的社會意義(三)

(接上期)5. 特朗普先生勝選後的社會發展戰略
這次特朗普先生勝選,可以說是美國最後一次避免社會基礎破裂的機會,所有中下層美國人都希望他能夠扭轉乾坤。然而,那些擁有千萬美元資產的人,包括許多企業家,公司老板們,還有那些不問天下事的普通老百姓,他們還沒有感覺到社會變化的威脅,依然從競選者個人能力、個人品行的角度,做出投票決策,所有支持民主黨的美國名人以及哈裡斯的競選政治標準,都是這種老套的“政治正確”,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面對高科技的挑戰,這些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問題。
所有認識到美國經濟基礎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的人,都有強烈的危機感。越是敏銳的人,危機感越強,像馬斯克那樣坐擁千億美元資產的人,不但有強烈的危機感,而且有逃離地球的衝動。馬斯克感到,不打破傳統政治標準,不改變政府行為慣性,即便有千億資產,也很難生存了。政治失靈了,錢再多,也沒用,不但救不了國家,連自己個人也難逃厄運。這是馬斯克不顧一切,背水一戰的原因。
很顯然,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穩定之間有矛盾,注意,不是與美國社會穩定之間的矛盾,而是與人類社會穩定之間的矛盾,馬斯克先生看到了這個矛盾,這是他為什麼認為人工智能可能對人類生存有嚴重威脅,但是,僅僅是表示了深深的恐懼,並沒有提出來系統的解決辦法。拜登沒有看到這個問題,所以敗選了。特朗普先生也沒有看清楚這些深層次變化,還在大談制造業回歸。很顯然,特朗普總統未來組成的政權,不僅需要精明的經濟發展戰略,這方面特朗普先生可以充分發揮他的特長;更需要制定長期的、穩定的社會發展戰略,這方面特朗普先生還是政治素人,需要馬斯克先生的幫助。
人工智能畢竟是人類創造的工具,人類創造工具,就有避免該工具給人類帶來破壞的辦法。礦工我就有系統地避免人工智能造成社會問題的具體辦法,但是這些辦法即便提出來,不可能得到應用,因此在這裡沒有展開探討的必要。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之間的衝突很難避免,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 現在人類思想界只有科技偉大的意識,都在給科技發展唱讚歌。但是專家們沒有意識到,科技除了“效率工具”這個特點外,還有“奴役工具”的功能。例如,用槍可以脅迫奴隸。科技以前是效率工具為主,自從國家追求用科技確保國家安全之後,也就是國家開始壟斷科技之後,科技變為國家之間“奴役與反奴役”的工具了,科技的面孔從美麗變為猙獰。
第二, 人類社會現在最大的政治單位是國家,因此,沒有人類利益,只有國家利益,或者說,國家利益高於人類利益。由於國家利益高於人類利益,國家之間的高科技競爭,必然導致科技追求“奴役功能”,奴役對象是國家。只要獲得了最新科技,就可以在世界上稱霸,就會在全球形成新型的“科技奴隸社會”。這種社會的雛形已經顯現了。例如,美國出於本國利益,禁止任何國家向中國出售高科技產品,換句話說,科技奴隸主可以決定這個世界誰有權力享受高科技,決定他國如何發展高科技。科技競爭絕對不受國家政治標準的影響,例如,出於同樣的邏輯,美國強迫北約接受GPS導航系統,廢除了伽利略導航系統,從此歐盟就上了美國的戰車。它讓北約打誰,歐盟只能服從。最新證據是,北約所有航空母艦駛入西太平洋,正式介入東亞的地緣政治矛盾,
以上這兩條,就是人類社會出現的最大變化。世界各國共同面臨同樣的問題。特朗普先生與民主黨不同,不搞政治正確,而搞經濟優先,特別重視基礎經濟的發展,這是美國人民的福氣。特朗普先生最大的特點,也是他最大的優點和與拜登最大的不同,是他不好戰,因此,他不僅是美國的希望,也是人類的希望。
人工智能給人類經濟體系帶來重大變化,人類需要堅強的領袖對人類政治機制做出重大改革,這就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特朗普總統的目標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然而,不好戰且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他與美國深層政府有一場生死博弈,這場博弈的結果有兩個極端:特朗普贏了,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政治領袖,重發展不重戰爭,不僅是美國的正確發展戰略,也是所有國家,是人類的正確發展戰略;深層政府贏了,美國繼續做科技奴隸主,戰爭不但會繼續,而且會擴大。美國奴役世界的代價是,美國社會自身深度分裂,分裂的結果是:少數人控制人工智能,多數人成為人工智能的奴隸。在數字科技時代,全世界的社會基礎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特朗普總統的政治戰略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美國老百姓今後能做什麼呢?只有一條,堅決支持特朗普總統反戰,悠悠萬事,惟此為大。用於戰爭的錢少了,改善美國基礎設施的錢就多了,用於老百姓社保的錢就多了,有了充足的社會保障,人工智能不但不是威脅,而且會成為社會穩定最重要的保障。
多說無益,美國採用什麼科技發展戰略,走什麼政治發展道路,對世界影響重大。方向只有兩個,霸主還是領袖。對美國今後會走那條道路,各位網友一定會有自己的判斷,礦工對此,不敢妄下結論,最好的辦法是,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各位網友,礦工還可以分析一下這次大選對美國政治機制的影響,很顯然,我的觀點與專家們不同,如果想看的話,告我一聲,我這就開始准備。(完)

悉尼礦工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